益方生物是一家立足中国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聚焦于肿瘤、代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公司以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理念,致力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创造并面向全球的创新药物,持之以恒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可负担的治疗方案。
公司凭借在药物靶点精准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及转化医学、化学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方面的人才和技术,建立了靶点评估筛选平台、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平台、高通量药物设计和筛选平台、药代动力学和早期毒理学评估平台、药理药效平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具有专利保护的创新型靶向药物,治疗领域覆盖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等代谢疾病,以及银屑病等自身免疫疾病。
公司持续关注患者基数较多、治疗需求尚未满足的药物靶点,专注于研发针对肿瘤、代谢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创新型靶向药物。充分利用自身在药物靶点精准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及转化医学、化学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等方面的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加速现有产品管线的临床开发进度,早日为患者提供更优的创新药物,不断提升公司在国内外创新药行业的市场地位及国际竞争力。
目前公司的所有产品均为自主研发,拥有全球知识产权,并与贝达药业300558)、正大天晴、辉瑞、默沙东等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达成业务合作。
贝福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贝福替尼的二线治疗适应症为既往使用EGFR抑制剂耐药后产生T790M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贝福替尼的一线治疗适应症为既往未经治疗的EGFR敏感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
2023年,贝福替尼“适用于既往经EGFR-TKI治疗出现疾病进展,并且伴随EGFR T790M突变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患者的治疗”(二线治疗适应症)和“拟用于具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外显子19缺失或外显子21(L858R)置换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NSCLC成人患者的一线治疗”(一线治疗适应症)均已获批上市,且其二线治疗适应症已于同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截至目前,贝福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贝福替尼联合MCLA-129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期研究等项目正在进行中。
公司在贝福替尼获准开展II期临床试验后,与贝达药业在合作区域内的研发和商业化达成了合作,由贝达药业在合作区域内针对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商业化、制造、使用、市场推广以及销售。公司期待凭借贝达药业在非小细胞肺癌治疗领域丰富的开发、市场拓展和销售经验,实现产品的商业价值。该合作模式有利于公司降低研发成本,同时在产品上市销售前实现一定的现金流入,降低经营风险,确保产品商业化落地。
Garsorasib(D-1553)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KRAS G12C抑制剂,用于治疗带有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KRASG12C抑制剂,并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了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据文献报道,KRAS G12C突变发生在约14%的非小细胞肺癌,约4%的结直肠癌以及约3%的胰腺癌患者中;在中国人群中,KRAS G12C突变发生在约4.3%的肺癌,约2.5%的结直肠癌患者以及约2.3%的胆管癌患者中。目前全球范围内获批上市的KRAS G12C抑制剂药物有安进(Amgen)的Lumakras(Sotorasib)和Mirati Therapeutics公司的Krazati(Adagrasib)。
D-1553在临床前研究中显示出优良的选择性及肿瘤抑制效果,D-1553生物利用度较高,血浆蛋白结合率较低,D-1553在人体血液中游离药物暴露量更高。D-1553于2022年5月获得了CDE同意,在中国开展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单臂II期注册临床试验。2023年5月,D-1553的关键注册性II期临床完成患者入组。2023年8月,益方生物与正大天晴就D-1553签署《许可与合作协议》,授予正大天晴在协议期限内在中国大陆地区对D-1553进行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2023年12月,D-1553单药治疗既往经一线系统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DA获得NMPA受理,后于2024年1月获得优先审评资格。
2024年5月,一项评估D-1553对比多西他赛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KRAS G12C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已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目前该研究正在顺利进行中。2024年6月,D-1553两个新适应症再度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分别是用于治疗经一线治疗失败的伴KRAS G12C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胰腺导管腺癌,以及联合西妥昔单抗注射液用于经二线标准治疗(包括奥沙利铂、伊立替康、5-氟尿嘧啶和抗VEGF单抗)失败的、KRAS G12C突变阳性的、手术无法切除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结直肠癌。同月,D-1553联合勤浩医药SHP2抑制剂GH21治疗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申请通过CDE审评。
在学术成果方面,D-1553单药在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II期单臂注册研究结果于2024年4月入选美国癌症协会年会(AACR)会议壁报,并于2024年6月在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呼吸病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IF:76.2)上全文在线发表。该项研究数据表明在既往接受过治疗且携带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D-1553显示出了较高的肿瘤缓解率和较长的缓解持续时间(客观缓解率[ORR]:50%,疾病控制率[DCR]:89%,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12.8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7.6个月,中位总生存期[OS]尚未达到),以及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性。与此项研究同时发表的专家评论指出:“如果该药(garsorasib)最终获得批准,它将为全球KRAS G12C突变的NSCLC患者提供更多的口服靶向药物选择”。2024年6月,D-1553联合应世生物FAK抑制剂Ifebemtinib(IN10018)在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Ib/II期研究结果入选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壁报。结果显示:在31名可评估患者中ORR达到90.3%,DCR达到96.8%,DOR、PFS和OS尚未成熟;Ifebemtinib与Garsorasib联合应用的整体安全性与各自单药治疗一致。大多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AEs)为1级或2级。
Taragarestrant(D-0502)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乳腺癌。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发布的2020年数据,乳腺癌在全球范围内已经超越肺癌成为第一大癌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提供的数据,在乳腺癌患者中,ER阳性、HER2阴性的患者约占乳腺癌患者总数的约75%。据《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乳腺癌诊疗指南(2020版)》及《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临床实践指南(2020版)》数据显示,ER阳性乳腺癌患者通常采用内分泌治疗方法,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AI)和SERD的单独使用或与CDK4/6抑制剂联用。至2022年底,氟维司群是全球范围内唯一获批上市的SERD靶向药,于2002年在美国获批,2010年在中国获批,通常是作为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无效后的二线治疗,然而其肌肉注射的给药方式和低生物利用度限制了其在临床上的使用。2023年1月,全球首个口服SERD Elacestrant在FDA获批用于治疗ER阳性,HER2阴性,并具有ESR1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晚期适应症。
公司自主研发的口服SERD靶向药D-0502在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显示出优良的抗肿瘤活性及安全性。2021年10月获得CDE同意,在中国开展在E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与标准治疗进行头对头的注册III期临床试验。2022年9月,该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目前临床试验正在按计划进行中。同时,D-0502正在开展与哌柏西利联合应用的多中心临床试验。
根据现有临床试验数据显示,D-0502(400mg剂量)在临床试验中初步展现出优良的临床获益率(CBR)和疾病控制率(DCR),联合用药出现完全缓解(CR);在安全性方面,D-0502患者耐受性良好,常见副作用中没有出现视力障碍和心跳过缓的副作用,也没有明显骨髓抑制作用,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在生物利用度方面,相比氟维司群和其他同类在研产品,D-0502具有较好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另外,D-0502与哌柏西利联用不存在叠加毒性。
D-0120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尿酸盐转运体1(URAT1)抑制剂,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高尿酸血症指血液中尿酸水平过高导致的一种病症,为痛风发病的先导因素。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习惯的变化,高尿酸血症及痛风的患病率快速上升。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为9.3亿人,中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病人数为1.7亿人。目前在全球范围内获批使用的URAT1抑制剂主要包括苯溴马隆、丙磺舒、雷西纳德和多替诺雷。苯溴马隆在美国未获FDA批准上市,在欧洲上市后因肝脏毒性被撤市;丙磺舒在患者服用初期会显著增加肾脏中尿酸含量,增加肾结石和其他肾脏疾病的风险;雷西纳德2015年FDA获批上市后由于肾脏毒性被黑框警告,并于2019年撤市。因此,痛风患者对新型安全的促尿酸排泄药物有较大的未满足临床需求。
根据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数据显示,D-0120对URAT1的抑制作用较强,在人体给药后能显著降低血液中尿酸水平,并且治疗效果随剂量增加而增加。在I期临床试验中,D-0120产品单剂量从5mg到40mg的给药区间内在人体内显示出较好安全性和耐受性,提示治疗剂量窗口较大。在安全性方面,大多数与该产品相关的不良事件为1、2级,显示出良好安全性和耐受性;在有效性方面,IIa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出了优良的降尿酸效果,在每日给药4mg剂量下患者的血尿酸达标率为80%。
另外,D-0120产品与非布司他的联合用药具有协同降尿酸作用,且联用效果比单药效果明显增强。同时,临床研究还显示D-0120与非布司他的联合用药未影响两种药物的血药浓度,没有增加毒性和副作用,显示出上述两种药物没有相互作用。目前D-0120正在中国进行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IIb期临床试验,该试验于2022年9月入组首例受试者,目前临床试验正在按计划进行中。公司于2023年4月在美国启动了D-0120与别嘌醇联合用药的II期临床试验,目前也正按计划进行中。
D-2570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TYK2的新型口服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随着对银屑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以银屑病分子为靶点的治疗药物已逐渐成熟并进入临床。TYK2是一种细胞内信号激酶,介导IL-12、IL-23的信号传导以及I型IFN驱动的应答,但不介导有其他激酶介导的细胞因子应答。因此,靶向TYK2的抑制剂可能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来最大程度地减少潜在的不良反应。2022年8月,D-2570启动I期临床研究,评价D-2570片在健康受试者中单次、多次给药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以及食物对药代动力学影响。2023年6月,D-2570的I期临床完成入组并完成所有访视。2023年12月启动了针对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目前正按计划进行中。
根据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D-2570的口服生物利用度较高,在大鼠中并未观察到与性别相关的PK参数差异,在多次给药后也未观察到D-2570的蓄积。D-2570在CD-1小鼠、比格犬和人血浆中均表现出中等程度的蛋白结合率,在SD大鼠血浆中表现出中到高程度的结合,且无明显浓度依赖性。D-2570为靶向TYK2假激酶结构域的新型抑制剂,可以减少产生与JAK1-3抑制剂相关的毒性。与同类2023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的氘可来昔替尼片(Deucravacitinib/Sotyktu)相比,D-2570对JAK1的选择性更好,预计在临床上会有更大的安全窗口。
公司依托独立的自主研发体系持续开发包括针对激酶、肿瘤驱动基因、肿瘤免疫、合成致死通路等一系列临床候选化合物,临床前研究管线布局丰富,持续研发能力强劲。
药物研发具有周期长、风险高、收益高的特点,通常新药研发流程分为以下阶段:新药发现阶段、临床前研究和开发、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临床开发、新药上市申请(NDA)、上市后研究。
目前公司已建立起涵盖整个新药研发全流程的研发体系,包括药物化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药理药效、药物代谢、化学生产控制(CMC)、临床研究、注册法规等各个职能,覆盖整个研究开发阶段。公司核心产品均为自主研发,出于资源调配、监管要求等因素考虑,在具体实施时,公司会将部分工作外包于第三方服务公司,包括临床前的部分药理药效及毒理实验、药物生产、临床试验及临床试验现场管理(SMO)等。
报告期内,除一款已上市的对外授权产品外,公司其余产品管线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公司采购的原材料主要为公司根据临床试验的计划及进展进行采购的研发所用物料、临床试验用药等;公司采购的服务主要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相关专业服务等,由公司在供应商名录中择优遴选。
公司的供应商主要分为临床前/临床CRO服务供应商以及CMO/CDMO供应商。为确保筛选到符合公司需求的供应商,并确保其提供的服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公司及临床合规部门已建立《供应商管理规范》《采购管理规范》及《供应商管理标准操作规范》,对公司各类研发相关采购及供应商进行了管理。
公司采购原则主要基于成本效益、质量、进度配合、公平竞争等因素的考量,非小额采购(大于20万元的采购)须向多家供应商发采购函进行询价和质量比较,在服务满足公司对质量和时间需求的前提下,按照质优价廉、同质价低的原则采购。公司向CRO供应商进行技术采购,是在自身对研发进行整体设计和把控、自主完成核心研发环节的前提下,将部分非核心及政策要求由具备相关资质机构完成的环节或事项,采取委外研究方式解决,委外内容均不涉及公司在研产品的核心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CRO服务已成为较为成熟的临床试验业态,是新药研发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公司委外研究的环节或事项,在行业中有多家机构可以完成,每项服务的供应商选择均有可替代性。根据每项研究所需的服务内容,公司通常选择至少两家以上公司参与竞标谈判,从中选择性价比最优的供应商。公司委托研发服务的受托方较为分散,对CRO服务提供商的专业技术服务不存在技术依赖。
报告期内,除一款已上市的对外授权产品外,公司其余产品管线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由于当前阶段生产产品均为临床试验阶段使用的试验用药,公司基于成本效率优先的原则,根据临床试验研究计划安排生产计划,并委托第三方CDMO公司进行原料药和制剂的生产。
公司与第三方CDMO公司签订了委托生产合同与质量协议,双方协议约定了在生产、检验、放行和运输过程中需执行的任务和履行的职责,确保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则》《药品管理法》《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中对药品质量的要求和标准。
作为一家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企业,公司在产品开发的全过程中,会及时评估各个产品管线的潜在商业机会,分析市场竞争环境,制定最佳的商业化方案,在产品上市前做好充足的前期准备。目前除一款已上市的对外授权产品外,公司其余产品管线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尚未上市销售。基于创新药的患者群体、全球化的产品布局、市场竞争等因素的考量,公司计划采用授权合作与自主销售相结合的方式开展产品的商业化活动。
授权合作是创新药领域常用的商业化模式,该合作模式通常约定“产品合作方”向“产品开发方”支付一定的首付款,并约定一定金额的里程碑费用(按产品研发或销售进展)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产品合作方”从而获得产品在某些国家或特定地区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商业化权利。该模式有利于创新型医药企业,特别是专注于创新药研发的生物科技企业,专注于自身的核心研发工作,借助拥有渠道优势和商业化经验的合作伙伴来实现产品的最大商业价值,并可在产品上市销售前带来一定的现金流入,是一种高效、互利、双赢的商业安排。在欧美等生物医药较为领先的市场,授权合作模式已经得到了较多的应用并为众多创新药公司带来了稳定持续的收入。纳斯达克上市的再生元(Regeneron)、安进(Amgen)、百济神州(BeiGene)等创新医药企业均存在授权合作业务,其中再生元2020年度来自Sanofi和Bayer的合作收入达23.73亿美元,占全年收入的比重达到27.92%。
就贝福替尼(BPI-D0316)产品,公司已与贝达药业在合作区域内(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达成授权合作。公司和贝达药业在合作区域内共同拥有BPI-D0316的相关中国专利及其申请权,贝达药业将在合作区域内针对应用领域负责BPI-D0316的销售,贝达药业将向公司支付技术入门费、里程碑款项(包括研发里程碑和销售里程碑)、销售提成费等款项。
就D-1553产品,公司授予正大天晴在协议期限内对益方生物D-1553产品知识产权的独占许可,以使得正大天晴有权在中国大陆地区对D-1553产品进行独占性的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正大天晴将向公司支付最高不超过人民币55,000万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款;并按年净销售额向公司分层支付特许权使用费。
公司其他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D-0120、D-0502以及D-1553开展了国际性临床试验。对于产品的境外上市销售,公司将优先考虑采用授权合作或授权销售的模式,根据各个国家或地区的情况,与具备雄厚商业化能力的医药企业开展深入合作。
随着公司开发更多产品进入商业化销售阶段,公司计划择机在中国境内筹建自主销售团队,招募在相关疾病领域具备丰富经验的专业销售人员,开展包括市场推广、专家沟通、产品分销、商业运营等相关工作。同时,公司亦考虑与国内领先的医药生产企业或流通服务商进行合作,依托其专业化的市场推广服务和优势渠道资源协助产品的自主销售工作。
公司是一家创新驱动的新药研发企业,聚焦于肿瘤、代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根据《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上市公司行业统计分类指引》,公司所处行业属于医药制造业。
在老龄化加剧、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增加和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全球医药市场在过去保持着稳定增长,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由2018年的12,667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4,950亿美元,2018年至2022年全球医药市场规模复合年增长率为4.2%。目前全球医药市场主要由化学药和生物药两部分组成,化学药仍是全球医药市场最主要的组成部分。2022年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达到11,312亿美元,占全球医药市场规模的75.7%。预计到2025年,全球化学药市场将达到17,524亿美元,并于2030年达到20,908亿美元。
2022年中国医药市场规模为15,541亿元,随着政策扶持、可支付能力的提高和患者群体的不断扩大,未来我国医药市场将以超过全球医药市场的增速扩容,预计2022年至2025年和2025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8.1%和6.0%,预计市场规模于2025年和2030年分别增至19,627亿元人民币和26,245亿元人民币。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由化学药、生物药和中药三大板块组成,其中化学药品市场是中国医药市场中最大的细分领域。2022年中国化学601117)药市场规模达到7,107亿元,占中国医药市场规模的45.7%。预计到2025年,中国化学药市场将达到7,902亿元,并于2030年达到8,976亿元。
肿瘤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死亡率高。全球恶性肿瘤年新增人数从2017年的1,764万人增加到2021年的1,974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不良生活习惯以及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预计肿瘤发病人数将持续增加,2030年发病人数将达到2,404万人,2025至2030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1%。2021年,全球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1,023万人,预计2030年达到1,294万人。
中国肿瘤发病和死亡人口约占全球四分之一。2021年,中国恶性肿瘤总发病人数约为469万人,预计未来肿瘤发病人数将不断增加,2030年将达到581万人,2025至2030年复合增长率为2.3%。2021年,中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约279万人,预计2030年达到355万人。在患者增加以及肿瘤领域大量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推动下,肿瘤药物市场将持续扩大。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癌症新发病例数2,000万例,死亡病例数970万例。根据2022年的新增病例数排名,全球主要癌种为肺癌、乳腺癌和结直肠癌。对于新发癌症,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癌症,新发病例达250万例,占总数的12.4%,其次是乳腺癌(230万例,11.6%)、结直肠癌(190万例,9.6%)、前列腺癌(150万例,7.3%)和胃癌(97万例,4.9%)。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180万人死亡,占癌症总死亡人数的18.7%),其次是结直肠癌(90万人死亡,9.3%)、肝癌(76万人死亡,7.8%)、乳腺癌(67万人死亡,6.9%)和胃癌(66万人死亡,6.8%)。预计2050年将有超过3,500万新增癌症病例,比2022年增加77%,全球癌症负担非常重。快速增长的全球癌症负担反映了人口的老龄化和增长,以及人们面临的风险因素的变化,其中一些风险因素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烟草、酒精和肥胖是癌症发病率上升背后的关键因素,空气污染仍然是环境风险因素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
随着中国人均寿命延长,中国癌症发病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癌症新发患者人数将逐年增加。根据国家癌症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癌症新发病例约为482.47万,新增癌症死亡病例约为257.42万。在各类高发病率的癌种当中,肺癌、结直肠癌、甲状腺癌、肝癌和胃癌位居前五,共占癌症新发病例的57.42%。癌症致死原因的前五位是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和食道癌,占癌症死亡总数的67.5%。
从2017年到2021年,全球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1,106亿美元增长至1,817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到13.2%。市场规模的稳步增长与不断扩大的患病人群以及患者对创新疗法的支付能力上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预计全球抗肿瘤药市场在2030年达到4,845亿美元。
在中国药物市场中,抗肿瘤药物市场销售近年来一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从2017年到2021年,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规模从1,394亿元增长至2,31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13.5%。癌症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以及癌症治疗方法的进展使得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未来几年也处于上升态势。预计中国抗肿瘤药物市场在2025年将会达到人民币4,005亿元,2021-2025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4.7%,到2030年达到6,513亿元,2025-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为10.2%。
代谢疾病指因代谢旺盛、代谢障碍而产生的疾病,包括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变化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痛风等代谢疾病患者人数不断上升并呈现出年轻化趋势。代谢疾病治疗手段有限,如痛风现有治疗药物毒副作用较大,长期用药安全性待探究,NASH尚无标准治疗方案,仅对症处理,存在大量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亟待新型药物。全球代谢疾病市场规模从2018年的1,050亿美元增长至2022年的1,600亿美元,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9%,预计2032年将增长至4,580亿美元
高尿酸血症通常由于尿酸形成过多或排泄不足而发生,它是痛风发生的主要原因。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7.39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9.28亿人,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期未来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会持续增加,在2025年将达到11.79亿人,2020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9%。预计2030年全球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将达到14.19亿人。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1.37亿人增长到2020年的1.67亿人,期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5.1%。预期未来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会持续增加,在2025年将达到2.05亿人,2020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为4.2%。预计2030年中国高尿酸血症患病人数将达到2.39亿人。
痛风为全球常见疾病,据流行病学统计,全球痛风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1.7亿人增至2020年的2.1亿人,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计到2025年全球痛风人数将达到2.7亿人,并于2030年达到3.3亿人,期间复合年增长率分别为5.0%和3.7%。中国痛风患病人数从2016年的2,570万增至2020年的3,420万,复合年增长率为7.4%。预计到2025年中国痛风人数将达到4,540万人,在2030年达到5,220万人。
目前市场上已上市降尿酸药物在疗效和安全性上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中国痛风患者对高效安全的降尿酸药物仍然有迫切的需求,寻找精准的生物诊断标志物、探究发病机制和挖掘靶点开发新药已经成为当下痛风研究中的重点。
自身免疫病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导致机体攻击自身组织的疾病。正常情况下,免疫系统仅对外来或者危险的物质有反应,而不会对自身组织的抗原出现反应。然而,有时候会出现免疫功能异常,把自身的组织当作外来的,而产生抗体(被称为自身抗体)或免疫细胞攻击自身的细胞或组织。这种反应被称为自身免疫反应,它导致炎症和组织损伤,这种反应可能会导致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疾病,影响了大约5%-8%的世界人口,临床需求巨大。截至目前已发现了80多种自身免疫疾病,常见的包括银屑病、桥本甲状腺炎、炎症性肠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银屑病是一种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诱发的免疫介导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系统性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鳞屑性红斑或斑块,局限或广泛分布,无传染性,治疗困难,常罹患终身。全球银屑病患者约有1.25亿。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1年中国银屑病的患病人数为670万人,预计于2030年将达到690万,其中20%至30%的患者为中重度银屑病。
截至2023年,全球银屑病药物市场价值约340亿美元,约占免疫性疾病总市场30%。据IQVIA Forecast Link预测,2020年到2029年,全球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CAGR)3%增长达到335亿美元。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2021年,中国的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为11亿美元,随着创新药使用渗透率不断提升,预计于2030年将增长至95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7.1%,银屑病药物市场前景广阔。
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创新药物的研发能力,公司依托自主研发体系和经验丰富的研发团队,能够在药物靶点精准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及转化医学、化学合成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等方面提升公司在研产品的成功率并且缩短药品研发周期。
公司针对已经科学验证的药物靶点,建立了多方位的评估筛选平台来选择成药性较高的研发项目,并在项目立项阶段充分考虑未来产品的市场及临床价值、竞争优势、成药概率以及化合物专利创造性等因素。公司核心产品均为临床急需,药物靶点成熟但开发难度大的项目。
公司通过研发团队资深的跨国公司药物设计经验、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平台、高通量药物设计和筛选平台、药代动力学和早期毒理学评估平台,提升了药物分子设计的成功率,进而减少了研发成本,缩短了研发周期。
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平均拥有超过20年跨国制药公司主持新药研发和团队管理的丰富经验,包括多项临床前化合物的推进、临床产品和上市产品的开发,项目涵括肿瘤、心血管、炎症、代谢、神经系统和感染性疾病等领域。核心研发团队凭借着丰富的药物研发设计经验和建立的技术平台,能够较快启动立项、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等各项流程。
公司已建立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平台,涵盖蛋白与小分子的共晶、蛋白质结构嵌入式模拟、三维形状匹配和二维配体吻合设计等领域。公司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平台一方面在理化特性设计方面拥有最新的量子力学、分子动力学和水分子地图等独特技术;另一方面利用自由能摄动技术精准预测化合物的药效,从而提高化合物的成药性。
公司已建立起自有的药代动力学和早期毒理学评估平台。药代动力学评估平台通过定量研究药物在生物体内的过程(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并运用数学原理和方法阐述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规律,判断药物在体内浓度的动态变化。公司利用人工智能平台,例如分子手印的大数据分析,对化合物的药代动力学进行预测,从而协助化合物的筛选工作。早期毒理评估平台通过评价包括全身毒性、遗传毒性、生殖/发育毒性和其他组织病理学发现,为企业研发的创新药物提供安全性评估。同时,公司拥有的人体有效剂量预测和药物毒性评估系统以帮助快速并高效地筛选临床候选化合物。
公司已建立自有的药理药效平台,包括临床前的药理药效评估,以及从药理药效及生物标记物的实验到临床的转化,从临床结果再指导临床前药理药效及生物标记物的研究。通过各种生物技术方法将临床前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应用,同时通过临床试验的观察结果与数据分析帮助和指导生物标记物的进一步开发,更好的认识疾病、进行更优化的实验设计来促进基础研究和未来临床开发,从而最终实现整体新药研发水平的提高,帮助患者解决健康问题。
候选临床化合物的合成工艺以及制剂开发在药物研发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化学合成工艺直接影响候选药物生产成本及产品的质量,制剂开发则会影响药物在人体中的药代、药效和安全性,两者直接影响新药开发的整体进度。公司的化学合成工艺和制剂开发团队由一批有着多年跨国药企经验的资深科学家组成,凭借对产品规格和质量要求的深入理解,设计出最佳的合成路线,减少开支和缩短进程,开发最优的制剂实现充分的药物暴露量,从而保障优良的药效。因此,公司的化学合成工艺和制剂开发团队保证了项目的质量和推进速度,帮助公司的新药产品开发进度位居各赛道前列。
公司拥有一支具备丰富临床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全球临床团队,搭建了高效的临床设计和开发平台,具备国际多中心临床开发能力。临床团队根据在研药物的作用机理和分子特性,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诊疗情况和患者需求,借鉴同类靶标或同类适应症的临床数据,特异性地针对受试患者制定临床方案,合理地选择入排标准与试验终点,借助第三方机构高质量地完成患者招募并推进临床试验,实现了较高的临床开发效率。
公司核心技术包括靶点的精准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药效及转化医学、化学工艺合成及制剂开发、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涉及新药开发及临床研究等多个领域。虽然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涉及的主要方法、策略等被广泛使用,但公司核心技术是基于研发团队在新药研发领域的丰富经验,在产品研发过程中积累出的专有技术,具有机密性、私有性等特点,并不属于行业通用技术欧博体育APP下载。
综上,基于核心研发团队对靶点的精准筛选技术、药物分子设计技术、药理药效及转化医学技术、化学工艺合成及制剂开发技术、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技术的理解及创新,公司在主要产品的研发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关核心技术,使得公司的主要产品均保持着一定的研发优势。
(1)与贝达药业合作开发的贝福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贝福替尼联合MCLA-129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期研究等项目正在进行中。
(2)2024年5月,一项评估D-1553对比多西他赛治疗的II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目前正在按计划进行中。
(3)2024年6月,D-1553两个新适应症再度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4)2024年6月,D-1553联合勤浩医药SHP2抑制剂GH21治疗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申请通过CDE审评。
(5)2024年6月,D-1553联合应世生物FAK抑制剂Ifebemtinib(IN10018)在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Ib/II期研究结果入选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壁报,结果显示该双口服/去化疗联合治疗方案可显著提高一线C突变NSCLC患者的疗效应答。
(6)D-1553单药在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II期单臂注册研究结果于2024年4月入选美国癌症协会年会(AACR)会议壁报,并于2024年6月在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呼吸病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IF:76.2)上全文在线发表。该项研究数据表明在既往接受过治疗且携带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Garsorasib显示出了较高的肿瘤缓解率和较长的缓解持续时间,以及良好的耐受性和可控性。
1、由于药品研发周期长,不确定因素较多,此处仅列示目前临床在研项目的情况;
2、“预计总投资规模”为截至报告期末的累计投入和未来三年预计可能发生的研发费用之和。上述预计为公司根据研发管线进度进行的合理预测,实际投入可能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发生变化。
益方生物是一家立足中国具有全球视野的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聚焦于肿瘤、代谢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公司以解决尚未满足的临床需求为理念,致力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创造并面向全球的创新药物,持之以恒地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可负担的治疗方案。公司拥有一支全球化研发团队,具有行业领先的创新能力并拥有较高研发效率和多元化的商业化路径,长期专注主业发展,秉承“于民有益、治疗有方”的经营理念,稳步推动在研产品管线进度,报告期内各项工作均取得阶段性成果,总体发展态势良好。
目前,除对外授权产品贝福替尼获批上市外,公司共有1款处于NDA阶段的产品,3款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产品和多个临床前在研项目,上述临床阶段产品均已获准开展II期或III期临床试验,研发进度均位居各赛道全球或中国前列。
贝福替尼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于治疗EGFR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贝福替尼获准开展临床II期试验后,公司与贝达药业就贝福替尼产品在合作区域内(包括中国内地和香港、台湾地区)的研发和商业化达成合作。贝福替尼二线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上市,且二线月进入《国家医保目录》。贝福替尼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贝福替尼联合MCLA-129治疗EGFR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I期研究等项目正在进行中。
D-1553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KRAS G12C抑制剂,用于治疗带有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2022年5月经CDE同意,D-1553在中国展开单药治疗KRASG12C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单臂II期注册临床试验,2022年6月,D-1553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BTD)品种名单。2023年5月,D-1553的关键注册性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患者入组,该药的上市申请已于2023年12月获得NMPA受理,并于2024年1月获得优先审评资格,用于既往经一线系统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并且经检测确认存在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2023年8月,益方生物与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大天晴”)就D-1553签署《许可与合作协议》,授予正大天晴在协议期限内在中国大陆地区对D-1553进行开发、注册、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权。D-1553在国际多中心正在进行单药和联合用药在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以及结直肠癌等其他实体肿瘤中的临床研究,目前处于临床II期试验阶段。2024年5月,一项评估D-1553对比多西他赛治疗既往标准治疗失败的KRASG12C突变阳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双盲双模拟、多中心III期临床研究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2024年6月,D-1553两个新适应症再度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2024年6月,D-1553联合勤浩医药SHP2抑制剂GH21治疗KRAS G12C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实体瘤受试者的临床试验申请通过CDE审评。
D-1553单药在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II期单臂注册研究结果于2024年4月入选美国癌症协会年会(AACR)会议壁报,并于2024年6月在国际著名期刊《柳叶刀-呼吸病学》(The Lancet Respiratory Medicine,IF:76.2)上全文在线联合应世生物FAK抑制剂Ifebemtinib(IN10018)在KRAS G12C突变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Ib/II期研究结果入选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壁报。
D-0502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口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降解剂(SERD),用于治疗雌激素受体(ER)阳性、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阴性的乳腺癌。2021年10月,CDE同意D-0502开展在既往经治ER阳性、HER2阴性局部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2022年9月,该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同时,D-0502正在中国和美国开展与CDK4/6抑制剂哌柏西利联合用药的国际多中心临床Ib期试验。
D-0120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尿酸盐转运体1(URAT1)抑制剂,用于治疗高尿酸血症及痛风。该产品已在中国和美国完成了多个临床I期试验,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IIb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9月入组首例受试者,目前临床试验正在按计划进行中。公司于2023年4月在美国启动了D-0120与别嘌醇联合用药的II期临床试验。
D-2570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TYK2的新型口服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2022年6月,D-2570获CDE批准开展I期临床试验。2023年6月,D-2570的I期临床试验完成入组并完成所有访视。2023年12月启动了针对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
公司依托独立的自主研发体系持续开发包括针对激酶、肿瘤驱动基因、肿瘤免疫、合成致死通路等一系列临床前在研项目,临床前研究管线布局丰富。三、风险因素
公司是一家创新型药物研发企业,创新药研发行业的一个重要特征在于盈利周期较长,处于研发阶段的生物医药企业,盈利一般都需要较长时间。公司仅有一款对外授权产品获批上市,其余产品处于新药上市申请或临床研发阶段,尚未开展商业化生产销售,尚未实现销售收入,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目前公司共有两款产品对外授权,随着临床研发和商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公司将获得里程碑付款和销售分成,有助于改善公司的财务状况。
公司致力于研制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中国创造并面向全球的创新药物。新药研发包括药物的新药发现、临床前研究和开发、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临床开发、新药上市申请及上市后研究等多个环节,各个环节均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新药上市后药品的生产及后续的商业化推广也离不开资金投入。公司目前有多个在研项目,仍需保持较大的研发投入,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及持续亏损的情形。
新药研发行业有投入大、周期长、风险高等特点,产品从立项到最终获批上市商业化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经过新药发现阶段、临床前研究和开发、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临床开发、新药上市申请等多个复杂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将面临一定的失败风险,无法保证每一个产品达到预期,研发进展和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风险。
新药的研发和商业化领域竞争激烈,公司在创新药市场的部分竞争对手可能拥有更雄厚的财务及其他资源,更强的技术实力,更灵活的定价和更优的营销策略,以及成功将药物商业化的经验,并可能通过提高其产品品质或降低产品成本以更快适应新技术或客户需求的变化。公司的临床阶段数个产品面临已上市或处于临床阶段的产品的竞争。
新药研发成功获批后,还需要经历市场拓展与学术推广,才能够更广泛地被医生和患者所接受。除一款已上市的对外授权产品外,公司其余产品管线尚未进入商业化阶段,产品未上市销售。公司暂无商业化销售产品的经验,尚未建立完善的商业化生产和销售团队,该等拟推向市场的产品仍有可能无法取得医生、患者、其他客户和医疗界其他人士的足够认可,医生、患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其他产品。对于国内市场,产品上市后能否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及进入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在进入医保目录前无法进行医保报销,其实现商业化销售依赖于患者自付费用,将影响产品的价格竞争力。对于国际市场,不同国家或地区针对创新药产品的监管批准、定价及报销的法规差别较大。公司可能能够在特定国家或地区就新药上市取得监管批准,但上市后仍将面临不同程度的价格管控,导致产品在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商业化存在不确定性。
公司委托第三方CMO完成临床及临床前产品原料药及制剂的生产。由于药品的生产工艺复杂,药品生产进度和药品质量会受较多因素的影响,若CMO在采购、产品生产、存储和运输等环节出现问题,公司将会面临药品供应和质量控制风险。
公司在研药物产生销售收入前,需要在临床前研发、临床试验研究、监管审批等诸多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公司未来营运资金需求将取决于诸多因素,包括但不限于:①临床试验的进度、时机、范围及成本,包括已计划及潜在未来临床试验能否及时招募到患者;②在研药品监管审批的结果、时机及成本;③尚未获得许可证及处于开发阶段的在研药品的数量及特征;④在研药品经批准上市销售之后,市场推广及销售成本;⑤潜在未来合作、特许经营或其他安排的条款及时机;⑥员工数量增长及相关成本等。如公司无法在未来一定期间内取得盈利或筹措到足够资金以维持营运支出,将被迫推迟、削减或取消公司的研发项目,影响在研药品的商业化进度,从而对公司业务前景、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造成影响。
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及韩国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涉及海外经营的情形,通过多种货币产生开支。因此,公司的现金流量会受外汇汇率波动影响,面临外汇风险。公司进行临床试验所在国家的货币价值的波动可能对研发成本产生负面影响。
药品是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安全的特殊消费品,医药行业受到国家及各级地方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和卫生部门等监管机构的严格监管。随着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医疗保障体制的逐步完善,行业政策环境可能面临重大变化。如果公司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市场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将难以实现满足市场需求和适应行业政策的目标平衡,从而对公司的经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在美国设有子公司,在美国、澳大利亚及日本等多个国家及地区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涉及海外经营的情形。由于海外市场区域广阔,各地的法律、政治经济局势各不相同,公司经营涉及的法律、政治、经济环境复杂。公司的海外经营成果受政策法规变动、政治经济局势变化、知识产权保护、不正当竞争、消费者保护等多种因素影响,随着业务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公司涉及的法律环境将会更加复杂。若公司不能及时应对海外市场环境的变化,会对业务带来一定的风险。
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风险。公司主营业务属于创新药物研发领域,其知识产权保护涉及多个方面。若公司无法为在研药品取得及维持知识产权保护,或所取得的知识产权保护范围不够广泛,第三方可能通过不侵权的方式开发与公司相似或相同的产品及技术并直接与公司竞争,从而对公司产品成功实现商业化的能力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若发生侵权或恶意诉讼,与其相关的诉讼、仲裁等也存在一定的法律风险,可能导致公司利益受到损害。四、报告期内核心竞争力分析
公司拥有一站式的自主研发体系,涵盖靶点筛选、临床前药物研发、CMC及临床开发等阶段,能够在药物靶点精准筛选、药物分子设计、药理及转化医学、化学合成工艺及制剂开发和临床方案设计及开发等方面提升公司在研产品的成功率并且缩短药品研发周期。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在研产品管线覆盖肿瘤、代谢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治疗领域。
公司在上海、北京、美国建立了研发中心,研发团队中拥有多位海归博士,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国际视野。公司自成立以来,已将5个小分子化合物从源头自主发现推进至临床研究阶段,分别是BPI-D0316、D-0120、D-0502、D-1553和D-2570,其中BPI-D0316二线、一线治疗均已获得NMPA批准上市,且二线治疗适应症进入《国家医保目录》。D-1553关键注册性II期临床试验已完成临床研究,该药的上市申请已获得NMPA受理。较高的研发效率得益于公司一站式的自主研发平台。
公司在靶点筛选方面,关注具有较大患者人群,以及临床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治疗领域。通过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等方式提高开发速度,目前拥有多个进展前列的临床管线产品。
公司的已对外授权产品,第三代EGFR抑制剂BPI-D0316安全性及有效性良好,BPI-D0316的药化设计有效降低了BPI-D0316吲哚氮去烷基化活性代谢产物的发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BPI-D0316的腹泻副作用发生率明显降低。BPI-D0316二线、一线治疗已获得NMPA批准上市。
KRAS G12C靶点的基因突变存在于多种肿瘤中,并在肿瘤细胞的增殖生长中起重要作用,公司的KRAS G12C抑制剂D-1553有望应用于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等多种癌症,其临床前研究及临床试验均体现出较好的安全性。D-1553生物利用度较高,血浆蛋白结合率低。2022年5月,CDE同意D-1553在中国开展单药治疗KRAS G12C突变阳性非小细胞肺癌的关键单臂II期临床试验,并于同年6月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2023年5月,D-1553的关键注册性II期临床试验完成患者入组,2023年12月,D-1553单药治疗既往经一线系统治疗后疾病进展或不可耐受的KRAS G12C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NDA获得NMPA受理,后于2024年1月获优先审评资格。D-1553的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目前处于临床II期试验阶段。2024年6月,欧博体育首页平台D-1553两个新适应症再度被CDE纳入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
与现有市场上需要肌肉注射的SERD靶向药氟维司群相比,公司的SERD靶向药D-0502采用口服给药,便捷性和依从性更好。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显示,D-0502生物利用度较高,对雌激素依赖的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IC50)和人体内的暴露量(AUC)均高于绝大多数竞品。2021年10月,中国CDE基于I期临床试验数据情况,同意D-0502直接开展单药关键III期注册临床试验。2022年9月,该注册性III期临床试验完成首例受试者入组。
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治疗市场目前已上市药物长期服用均存在较高的不良反应率,主要药物非布司他和雷西纳德均被美国FDA给予黑框警告,存在较大的未被满足临床需求。临床数据显示,公司URAT1抑制剂D-0120在4mg的剂量下即可达到200mg同类产品雷西纳德的降尿酸效果,有望提供一种高效且安全的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治疗方案。截至本报告披露日,D-0120临床试验处于稳步推进中,其中正在中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IIb期临床试验于2022年9月入组首例受试者。公司于2023年4月在美国启动了D-0120与别嘌醇联合用药的II期临床试验。
D-2570是公司自主研发的一款靶向TYK2的新型口服选择性抑制剂,用于治疗银屑病等自身免疫性疾病。D-2570通过选择性结合TYK2假激酶域JH2,抑制TYK2激酶的活性,进而阻断TYK2依赖性的细胞因子信号传导介导的STAT蛋白的磷酸化,抑制炎症因子释放,参与免疫调节。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D-2570对JAK1的选择性更高,潜在预示在临床上会有更大的安全窗口。2022年6月,D-2570获CDE批准开展I期临床试验,并于2023年6月完成入组和所有访视。2023年12月启动了针对银屑病的II期临床试验。
公司的产品管线均拥有全球权益,报告期内,公司新申请发明专利29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获得境内外发明专利授权119项,全球知识产权的保护将有利于公司保持全球竞争力。
公司的研发负责人员均在跨国制药公司工作多年,对于药物的研发具备相应的行业经验和专业知识。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研发人员172名,占员工总人数比例为91.49%,其中19人拥有博士学位、65人拥有硕士学位。
公司核心研发团队平均拥有超过20年跨国制药公司主持新药研发和团队管理的丰富经验,具体由YAOLIN WANG(王耀林)博士、YUEHENG JIANG(江岳恒)博士、XING DAI(代星)博士、LING ZHANG(张灵)博士等组成。公司核心研发团队技术知识结构合理,专业领域涵盖新药研发的各个环节,包括疾病机理研究、靶点鉴别与确证、化合物筛选和药化结构优化、原料药和制剂工艺开发以及临床研究和药品注册,保证了公司新药研发的进程持续高效推进。
公司临床开发团队由首席医学官LING ZHANG(张灵)博士领导,他拥有超过20年肿瘤新药临床研究经验,先后担任强生、赛诺菲、默沙东、新基、第一三共等多家跨国制药企业临床高管。完整的临床开发团队奠定了公司较高效的临床推进能力,D-1553自获得临床批件起,不到2年进入关键注册性临床试验,较好体现了公司的临床和注册法规团队综合开发能力。
公司与国内多家三甲医疗机构、全球多个大型医学中心和众多临床专家开展了广泛、紧密的临床试验合作。这为公司全球化、高质量的产品管线临床开发打下了扎实基础。同时,公司与全球头部临床研发CRO建立了良好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公司临床开发网络力量,确保产品管线临床试验高效、有序推进。
中证中国内地企业1000原材料指数报2051.98点,前十大权重包含海螺水泥等
8月23日晚间公告集锦:力源信息高管及控股股东计划减持不超过1262.84万股
中证海外中国内地企业互联互通信息技术指数报881.00点,前十大权重包含华虹半导体等
证监会出手!他操纵109个账户,9个月暴赚1.33亿!被罚没2.66亿
已有14家主力机构披露2024-06-30报告期持股数据,持仓量总计1.55亿股,占流通A股39.19%
近期的平均成本为6.87元。该股资金方面呈流出状态,投资者请谨慎投资。该公司运营状况不佳,但多数机构认为该股有长期投资价值。
限售解禁:解禁1.643亿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28.48%,欧博体育首页平台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限售解禁:解禁1277万股(预计值),占总股本比例2.21%,股份类型: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本次数据根据公告推理而来,实际情况以上市公司公告为准)
投资者关系关于同花顺软件下载法律声明运营许可联系我们友情链接招聘英才用户体验计划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090237
Copyright © 2012-2023 ABG欧博·体育(中国)官方网站-登录入口 版权所有